【郑剑出鞘】“三不”也是一碗汤
商丘网——商丘日报 2018-12-21 06:21
我的微信朋友圈里,有两位名为“沉默是金”的好友,虽不常私聊、视频,但也相互知根知底。有时候发一发有意思的文章,有时候晒一晒外出的行程,传递的都是正能量。
有一天,稍胖一点的“沉默是金”,在朋友圈发了一篇鸡汤文字——《话有三不说》,大意是说言多必失,话易伤人,遇事沉默最好。我回复说,其实“两不说”就行了——“这”也不说,“那”也不说,何必浪费一个?
就是在这篇鸡汤文字的结尾,有两句话又把文章中的观点给否定了——“说话是性价比最高的投资,也是一个人自我提升的最好方式。说话暴露了一个人的修养,说话暴露了一个人的品行。好好说话,才能不得罪人;用心说话,才能以心换心求仁得仁。人生的困扰,说到底,十之八九,问题都出在人际关系。而人际关系的困扰,说到底,十之八九,都是因为沟通出了问题。”看看,不说话咋“沟通”?不说话咋“暴露修养”?不说话如何“自我提升”?咋能实现“以心换心求仁得仁”的修养目标?“好好说话”的标准在哪里?都只会说好听的、只报喜不报忧,岂不是逼迫人睁着眼睛说瞎话吗?长此以往,溜须拍马、阿谀逢迎者倒吃香了。
某一天,有人在朋友圈发一微信,说人生最好的三种状态是“不期而遇、不言而喻、不药而愈”。仔细一想,有点意思。不期而遇也叫邂逅。没有预约,突然的重逢,会有一份惊喜。古人把“久旱逢甘雨,他乡遇故知,洞房花烛夜,金榜题名时”列为“四喜”,不期而遇的如果再是“故知”,那场面绝不能再沉默下去了,就像宋词里的词牌那样——相见欢。而在唐朝,可说的故事更多了——王维说:“君自故乡来,应知故乡事。来日绮窗前,寒梅着花未?”我家雕着花纹的窗户前,那一株蜡梅花开了没有?王昌龄说:“洛阳亲友如相问,一片冰心在玉壶。”岑参说:“马上相逢无纸笔,凭君传语报平安。”捎个话也是话,比不捎话好多了。
不言而喻也叫不言自明。说的是咸菜包包子——不用再盐(言)了,道理就在那里,你懂得!也像和尚头上的虱子——明摆着的。但是,不言而喻需要考量听者的悟性,在说者和听者之间要达成一种默契。瓜熟蒂落,水到渠成,事情就是那么简单,你想去吧。这好像正好符合“沉默是金”的信条。但是,这里的“不言”并非是真的“不言”,而是在这之前已经做好了很多的铺垫,事情发展到了这一步,到了不言自明的境界了。“此时无声胜有声。”看透不说透,才是好朋友。
相比较来说,不药而愈就有些难了。轻微的外伤尚有可能,小病小灾也不妨事。如果真病得像蔡桓公那样而不自知,再加上遮遮掩掩,讳疾忌医,别说“不药而愈”,就是有药也难医了。网上正有一首名为《不药而愈》的歌曲流传,歌词为“等你等到了冬季,雪花飘进了眼里。我试图去寻找爱情,和我们之间的关系。套上了你的毛衣,心更加冻结成冰。如果我先放弃爱情,我的痛会不会变得不药而愈?”身体上的伤口可以愈合,心灵的创伤会更让人刻骨铭心。能不能在时间面前“不药而愈”,就看受伤者的佛性和心灵的自我净化能力了。
编辑: 杨宁 责任编辑:李瑾瑜